喜报!我院学子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再创佳绩!三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
在7月21日落下帷幕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我院学子领衔的团队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获奖数量与质量再创新高。获奖名单如下:
参赛学生姓名 |
获奖题目 |
指导教师 |
获奖奖项 |
钟浩哲, 曹良齐, 张琛, 张嘉成, 刘智博 |
基于AI图像增强的荧光/OCT/OCTA三合一便携式成像仪 |
张晓,王赛楠 |
全国一等奖 |
陈鹏辉, 李欣怡, 程寒玮,李金阁, 马浩天 |
“脉语智鉴”——结合视触感知和大模型的智能脉诊系统 |
徐远清 |
全国一等奖 |
张慧, 王奕哲, 钞越, 李晨,王韵涵 |
灵眼智测--基于rPPG的移动式健康监测及AI预警机器人 |
唐晓英,蒋振奇 |
全国一等奖 |
张羽, 李紫茜, 李彤 |
类器官智能传感监测系统 |
李勤 |
全国二等奖 |
张杰宸, 李科锐, 徐云蕾,植顺, 马佳怡 |
肾癌"光"鉴——基于漫反射/荧光双模态光谱的活检实时导航系统 |
陈德福 |
全国二等奖 |
史志海, 朱朝帅, 孙雨晨,朱文惠, 付靖宇 |
通通智枢——基于推理大模型的主动脉夹层风险预警系统 |
张帅通,陈端端 |
全国二等奖 |
刘帅, 陈佳丽, 魏来俊, 张子菁 |
ASNR-NET:术中脑肿瘤OCT影像高亮条纹去噪模型 |
范应威,高天欣 |
全国二等奖 |
杨润芝, 张亚婷, 黄纪程 |
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类器官药敏分析芯片 |
魏泽文,华彬 |
全国二等奖 |
刘佳琦, 唐博文, 王红佳,杨源 |
刚-软耦合手指神经修复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 |
郭晋,李骞 |
全国二等奖 |
赵铎皓,钟浩哲,黄建枫, 张琛,姬晨轩 |
基于自适应高效扫描策略的眼科OCT/OCTA成像仪器 |
张晓,王赛楠 |
全国三等奖 |
柴凤丽,刘皓冰,苏泽, 郝欣悦,李凤刚 |
弱离子化金纳米颗粒增强超灵敏传感器的免疫检测性能 |
张帅龙,符荣鑫 |
全国三等奖 |
陈佳丽,魏来俊,刘帅 |
气动柔性机器人驱载的FROLA内窥诊疗系统 |
范应威 |
全国三等奖 |
周天启,杨帆,胡汉奇, Mariia Sorvina, Evgenii Smirnov |
智诊微查—全集成高特异性细菌检测平台 |
符荣鑫,张帅龙 |
全国三等奖 |
徐云蕾, 许苏然, 丁昊然,朱策, 魏佳 |
智析微查——外泌体液体活检全流程解决方案 |
符荣鑫,李勤 |
全国三等奖 |
孙雨晨, 朱文惠, 史志海,朱朝帅, 付靖宇 |
鳞影智析 - 食管鳞癌智能诊疗决策系统 |
张帅通,陈端端 |
全国三等奖 |
吴鑫, 赵慧婷 |
用于联合透皮治疗的可穿戴一体式微针设备 |
魏泽文 |
全国三等奖 |
在备战“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的过程中,我院师生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与专注。指导教师团队精心策划备赛方案,从选题指导、技术攻关到模拟答辩,全程提供专业且细致的指导;参赛学生夜以继日地投入研发,反复调试设备、优化算法,力求在创新性与实用性上实现突破。师生紧密协作,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共同书写了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践的精彩篇章。
本届竞赛由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指导,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本届大赛在宽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突破。280 余所高校、4200 余支团队、超1.5 万名学生报名,无论是参与高校的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实现了新的突破。经全国各高校选拔推荐及初赛评审,共有560支队伍晋级决赛。7月20日至21日,入围团队齐聚一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线下作品展示与现场答辩,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思维、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
依据《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章程》的规定,赛事评审委员会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双向匿名评审机制,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评审。7月22日上午的闭幕式上竞赛结果正式揭晓。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45项、二等奖作品415项、三等奖作品694项。本届赛事的项目水平、竞争激烈程度较往届进一步提升。